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二回 ,柳嫂子送来的三菜一汤,贾宝玉吃的很香,芳官反而嫌弃说油腻腻的。很多人说,芳官矫情,果真如此吗?
此时的芳官,在怡红院很得宠,得宠到什么程度呢?连晴雯都嫉妒她,有一次,晴雯手戳芳官的额头,说她“狐媚子”。不过,芳官的容貌和气质,也确实出挑。性格呢,活泼、洒脱,跟宝玉打成一片,都快处成兄弟了。后来,宝玉,还给她取了个新名,耶律雄奴。
第六十二回的重点,为宝玉过生日。宝玉这个寿星,清晨起来,梳洗完毕,开始了忙碌的一天。他这一天走的路,见的人,看着都觉得累。
来给宝玉拜寿的人,快挤破怡红院的门了,谁让宝玉是团宠呢。大家来了,第一件事,便是要吃寿面,沾沾宝玉的福气。
偏巧芳官是南方人,吃不惯北方的面食,早饭几乎没吃。又累又饿的她,回到房里,大白天睡起觉来。宝玉看到了,宝玉推了她一下,让她别睡了,带她去外面玩,一会儿好吃饭。芳官怎么说的呢?她可真敢说:你们吃酒不理我,教我闷了半日,可不来睡觉罢了。
展开剩余88%宝玉不但不生气,还把她拉起来,哄她:咱们晚上在家里再吃,回来我叫袭人姐姐带了你上桌吃饭,怎么样?
芳官还算有自知之明,觉得藕官、蕊官都不上桌吃饭,单她一个人坐在那儿,也不好。她说,自己也吃不惯那个面条子,早起也没好生吃。才刚饿了,已经告诉了柳嫂子,先给她做一碗汤盛半碗粳米饭送来,她吃了就完事。
芳官,一个丫鬟,能让柳嫂子给她开小灶,不简单。要知道,司琪,迎春的大丫鬟,想吃一碗鸡蛋羹,都被柳嫂子怼了。说到底,柳嫂子看得,还是宝玉的面子,大家都知道芳官受宠,而且柳嫂子也有私心,想让自己的女儿柳五儿,也来怡红院。
芳官的酒量不错,以前在家里,可以吃二三斤好惠泉酒。只是因为学了唱戏,要保护嗓子,好几年没闻过酒味了。所以呢,宝玉既然说晚上一块吃饭,她便发誓,晚上吃酒,不许教人管着她,她要尽力吃够了才罢,这是要一醉方休了,是有点豪爽。宝玉答应了她的要求。
这时,柳家的派人送来一个盒子。小燕接过来,揭开盖子,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,还有一碗酒酿清蒸鸭子,一碟腌的胭脂鹅脯,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,一大碗热腾腾、碧荧荧,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。
小燕把这些摆放在案上,她倒是不挑食,拿了小菜、碗和筷子过来,拨了一碗饭,吃得津津有味。芳官却说:“油腻腻的,谁吃这些东西。”只将汤泡饭吃了一碗,拣了两块腌鹅就不吃了。
宝玉呢,反而觉得着这些饭菜,比往常的滋味还要好。他吃了一个卷酥,又让小燕给他也拨了半碗饭,泡汤一吃,十分香甜可口。
小燕这个小丫鬟,倒是乖巧,吃完饭,还想着把剩下的送回去。宝玉让她自己留着吃,不够了再要。这孩子真实诚,说不用再要了,刚才麝月姐姐拿了两盘子点心,给她们吃了。
所以,小燕便站在桌旁一顿吃了,又留下两个卷酥,说是留给她妈吃。她唯一的要求,便是晚上吃酒,给她两碗酒就行了。
小燕又问五儿的事,宝玉让她去跟柳家的说去,明天便让她进来。芳官听后,笑了,说这倒是正经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柳家的对怡红院的事上心,换来女儿的好差事,不错。
同为丫鬟,小燕对食物的珍惜,与芳官的嫌弃,形成鲜明的对比。虽然,芳官为了保护嗓子,不想吃得太油腻,但她这个态度,说话的方式,大有问题。她今天的一言一行,所作所为,都为日后被撵,埋下伏笔。
倘若宝玉说这话,不但没问题,厨房可能还会重新做他爱吃的呢。问题是,宝玉,怡红院的主人,都没说啥,芳官却有了意见。今天说的每一句过分的话,将来都有可能成为被攻击的话柄。
探春想给平儿过生日,碰巧今天里头厨房不预备饭,外面统一安排。她招呼大家凑了钱,让柳家的收拾两桌酒席。贾府的小姐,迎春三姐妹、黛玉都很体恤下人,丫鬟反而有点强势,司琪为了一碗鸡蛋羹,大闹厨房,芳官吐槽丰盛的美食,寻常人家的丫鬟,谁敢这样?
当初,晴雯在怡红院,也曾锦衣玉食,习以为常,被撵出去后,用来喝水的碗,油腻腻的,一碗不像茶的茶汤,一饮而尽,甘之如饴。
很多时候,好日子过惯了,人便会变得轻狂起来。倘若一个丫鬟被宠的久了,主人脾气又好,慢慢就忘了自己是谁,变得颐指气使起来,混淆了主仆的身份。就像贾母说袭人,拿大。
贾府的家奴,因为主子们偷懒,悄悄掌控了一些实权。“点人丁,开册籍,监工”这些人事、财务核心权力,慢慢地被赖大、林之孝等人掌握。贾府的衰败,伴随着赖家的发迹。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时,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,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,各房的奴才,都在疯狂敛财。
曹雪芹的祖父曹寅,在《楝亭书目》中写道,曹家的管家,有独立的田产。而据《啸亭杂录》记载,和珅的管家刘全,有当铺、银号、粮店数十处。可见,在清代的贵族圈,"主子喝粥,奴才吃肉"的现象,司空见惯。
看来,当年的曹家,也是深受其害,不然,曹雪芹不可能让贾府的管家,姓赖。而赖大举荐的自家心腹,单聘仁、卜固修,一个谐音,“善骗人”;一个谐音,“不顾羞”。贾府的婆子,偷主人的东西典当换钱赌博,丫鬟呢,仗着被宠,说话没有分寸,也做了很多出格的事。
话说,宝玉和芳官吃过饭后,往红香圃寻众姐妹,宝玉走在前面,芳官在后拿着巾扇。刚走不远,遇到袭人、晴雯,二人携手回来。看来,常住一个屋檐下,虽然偶尔发生口角,平日里大家的关系,也很融洽。
袭人告诉宝玉,摆下饭了,等你吃饭呢。宝玉便把刚才吃饭的事说了,袭人开玩笑说宝玉嘴馋,一句“猫儿食”,一句“隔锅饭儿香”,亲昵里透着爱护。
而晴雯呢,晴雯用手指戳在芳官额上,说道:“你就是个狐媚子,什么空儿跑了去吃饭,两个人怎么就约下了,也不告诉我们一声儿。”
其实,芳官和宝玉吃饭,还真不是约下的,凑巧罢了。因此,袭人解释,不过是误打误撞的,遇见了”,既是为芳官开脱,也是为了缓和气氛。
其实,晴雯也是很在意宝玉的,很明显,对于芳官单独跟宝玉吃饭这件事,她吃醋了,表现得很明显,在别人看来,就是嫉妒芳官得宠。
晴雯自尊心强,凡事不甘落后,也很在意自己在宝玉心里的位置。所以,她发牢骚:既这么着,要我们有什么用?明儿我们都走了,让芳官一个人就够使了。很明显,这就是气话。
芳官得宠,是日后大观园众多风波的一个伏笔。优伶出身的芳官,艳丽灵动,清凉秀美。 “面如满月犹白,眼如秋水还清”,可见其容貌出众。
芳官与宝玉,一起划拳,宝玉倚着,芳官靠近划拳,动作亲密随意,一个“散着裤脚”,一个“也散着裤腿”,慵懒放松姿的姿态,被大家笑称:他两个倒象是双生的弟兄两个。
一个是贵族公子,一个是买来的优伶,超越了主仆界限,是福还是祸呢?他们二人,觉得是平等的“弟兄”,是亲密无间的“知己”,可是,别人会这么看吗?宝玉的不羁,芳官的清秀,走在一起,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会让多少人嫉妒?
晚上,怡红院关了门,大家又热闹起来。四更时分,芳官吃的两腮胭脂一般,眉梢眼角越添了许多丰韵,身子图不得,便睡在袭人身上,“好姐姐,心跳的很。”袭人见芳官醉的很,恐闹他唾酒,只得轻轻起来,就将芳官扶在宝玉之侧,由他睡了。自己却在对面榻上倒下。
袭人是无心之举,还是有意为之?这个谜,只有她自己知道。第二天,宝玉翻身醒了,又推芳官起身。芳官坐起来,还在发怔,揉眼睛,袭人便笑她:“不害羞,你吃醉了,怎么也不拣地方儿乱挺下了。”
芳官看了一下,才知道自己和宝玉同榻,也笑自己喝多了,什么也不知道。宝玉笑着说,我也不知道,若是知道了,在你脸上抹些黑墨。
看来,大家都喝醉了,什么也不记得了,就当一个玩笑。可是,清醒的袭人,却让人故意误解芳官,这与她白天给她辩解的时候,大相径庭。人前人后,两个模样,一时让人摸不清头脑。反而是晴雯,虽然当着芳官的面,吐槽了几句,背后,反而未做对她不利的事情。
他们平日里私下的玩笑,不知怎的,传到了王夫人那里,当了真。终于,有一天,怒气未消的王夫人,气冲冲来到怡红院,问:谁是耶律雄奴?老嬷嬷们便将芳官指出来。原来,芳官的受宠,连老嬷嬷们也上了心。王夫人接下来的话,说明她对于芳官的日常,了解的一清二楚。
芳官还真是与众不同,难怪能与宝玉打成一片,面对王夫人一连串的质疑,都说她是狐狸精了,还敢为自己争辩一句:并不敢调唆什么。单凭这句话,就让人佩服。
被撵出去的芳官,没有像其他丫鬟那样自尽,茶也不吃,饭也不用,以绝食做抵抗,还联合了藕官、蕊官,要剪了头发做尼姑去。
这三个人,铁了心,要出家。巧了,水月庵的智通与地藏庵的圆心,正缺人,刚好把她们三个带回去干活、使唤。两个姑子一番劝解,王夫人同意了。王夫人见他们去意已决,不可挽留,反而觉得她们伤心可怜,忙命人取了些东西来赍赏了他们,又送了两个姑子些礼物。王夫人的想法,很有意思,与众不同、
从此,芳官跟了水月庵的智通,蕊官、藕官二人,跟了地藏庵的圆心,各自出家去了。
不知道,多年后,长伴青灯古佛的芳官,想起柳嫂子送来的三菜一汤,想起自己的那句:这油腻腻的,谁吃这些东西?有何感想?会不会笑着摇头,阿弥陀佛,罪过,罪过,年少不知世间苦。
对于戏班出身芳官,绿畦香稻粳米饭,杏仁茶,这些清淡的饮食,更适合她。今后,她皈依佛门,每天素斋清茶,再也不用担心饭菜油腻了。
发布于:山东省广升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